又是毫无悬念的“开门红”。4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了一季度汽车产销数据:660.6万辆和672万辆,创下了2019年以来一季度产销量的新高。其中尤为亮眼的是汽车出口和中国品牌乘用车数据。一季度汽车出口132.4万辆,同比增长33.2%,中国品牌乘用车一季度销量为339.2万辆,同比增长26.4%,市场份额高达59.6%。
不难发现,二者的亮眼都是建立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色表现之上,一季度新能源汽车不仅延续了2023年高速增长的发展态势,而且绝对量和增速都比较高。然而,中国新能源汽车还远未到可以弹冠相庆的时候,甚至可以说,中国新能源汽车当前遭遇了近年来最为严重的挑战:一方面是海外“逆风四起”,另一方面则是国内市场“卷出天际”,引发业界对中国成为汽车电动化“孤岛”的担忧。
有观点认为,不论是对中国电动汽车征收“追溯性关税”,还是进行反补贴调查或国家安全风险调查,包括西方舆论场近期炒作的中国电动汽车“产能过剩”论调,一方面反映了有关国家以“公平竞争”“国家安全”为名搞保护主义、贸易壁垒,违背市场经济原则和世贸组织规则,另一方面也折射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日益增强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从何而来?不仅仅是“先发”还有“快跑”,更有“厚植”——供应链完整度和产业聚集度高、充分的市场竞争以及超大市场规模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厚植新质生产力的土壤,在此基础之上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迭代形成速度优势。以刚刚在华为鸿蒙生态春季沟通会上惊艳亮相的智界S7为例,作为鸿蒙智行首款智慧轿车,搭载华为八大“黑科技”的智界S7,不仅在智能驾驶、安全方面显著升级,而且在燃油车仍引以为傲的底盘技术上也展现出极强产品竞争力:智界S7首发搭载华为途灵智能底盘,并经过华为德国研究所联合调校,以智能驾驭性能。据透露,华为智能驾驶能力持续迭代升级,是源于建立在AI训练集群上的丰富场景库,每天在其中进行超过1200万公里的仿真测试,学习训练算力达3.3E 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模型更新速度每5天就迭代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执着于技术创新的同时,也在探索营销模式创新。业界形成共识的是,小米汽车虽然没有颠覆性的技术创新,但有颠覆性的营销创新。小米SU7带来的“冲击波”至今仍频频出现在热搜榜上。当一些被传统车企视为“边角料”的周边产品在小米SU7发布会上被雷军煞有介事地兜售,当“千亿总裁为我开车门”的桥段在小米SU7交车仪式上演,传统车企在思索“营销还能这么玩”的同时已经开始奋力追赶。于是,一众车企大佬纷纷开直播、拼流量,高管直播已成为汽车业新的营销趋势,成为车企与消费者直接沟通的桥梁,取得的效果也相当显著。
技术也好,营销也罢,创新才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根本优势。以创新为基、探寻差异化的路径,做大做强做优中国新能源汽车,突围当前困境是中国汽车业的第一要务。(吴蔚)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