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自主创新之帆 推动中国造船业“远航”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6-21





  乘风破浪,向海图强。从最初的散货船,到如今的大型邮轮,中国造船业正全速驶向潮头。中国船舶工业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造船业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国际市场份额均保持世界第一;我国造船业国际市场份额已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18种主要船型中我国共有12种船型新接订单位列世界第一。


  进入2023年,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势头依然强劲。2023年1-5月,全国造船完工量164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4%;新承接船舶订单量264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9.5%,占全球市场份额的67.3%。截至5月底,手持船舶订单量11799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5.5%。作为船舶工业最高水平的象征,2023年6月6日,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从上海出坞,标志着我国将摘取造船业“皇冠上最后一颗明珠”,中国有望成为世界上拥有顶尖造船技术水平且能够自主完成大型邮轮、大型液化天然气运输船、航空母舰这三颗“明珠”建造水平的国家。


  造船业是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被誉为“综合工业之冠”,彰显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工业实力。中国是世界最大造船国,大邮轮是中国由全球造船大国向造船强国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中国造船业快速发展,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成就。


  2017年12月,由我国研制的全球第一艘智能船舶“大智号”正式交付使用,标志着我国智能船舶的建造技术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2019年7月,我国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雪龙2”号在上海顺利交付并奔赴极地,该船能够在1.5米厚冰环境中连续破冰航行,填补了中国在极地科考重大装备领域的空白;2019年12月,中国第一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交付海军,标志着中国海洋国防事业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也彰显了中国的制造实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极大提升……


  大国崛起,必经略于海洋。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和党的二十大报告进一步明确部署“加快建设海洋强国”。造船业属于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脊梁。习近平总书记在大连船舶重工考察时强调,加快培育海洋工程制造业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海洋开发能力,使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建大坞、造大船,让中国制造的船舶在全球扬帆远航、乘风万里,是几代中国造船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多年来,从跟跑到领跑,从仿制引进到自主创新,中国造船行业发展诠释出了海洋建设的“中国速度”,彰显出我国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领域的强劲实力。


  向海而兴,离不开科技支撑。要实现中国由船舶制造大国向船舶制造强国的迈进,我国造船业必须跟上技术迭代的步伐,在科技自立自强方面有新作为、大作为,加强核心技术攻关,主动转型升级,加快研制面向船舶工业的智能制造技术装备,推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扎实推进造船强国建设。(央广网评论员 于琦)


  转自:​央广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造船业:科技创新为结构调整积蓄力量

    造船业:科技创新为结构调整积蓄力量

    船舶产能过剩一直被视为我国造船业在船舶建造市场上出现“滑铁卢”的罪魁祸首。但是,严格说来,这个说法并不精准,其实,过剩的一直是低端的船舶产能,而高端船舶建造从来不缺订单。
    2017-06-2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

Baidu
map